龍口市博物館簡介
龍口市博物館成立于1985年,座落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“丁氏故宅”內。丁氏故宅位于龍口市東城區東萊街137號,是丁氏家族“西悅來”遺存的部分宅居,丁氏家族為清代當鋪世家,其當鋪曾遍及全國各地,相傳資產折合白銀5400余萬兩,盛世在乾隆年間,為山東首富,號稱“丁百萬”。
丁氏發跡后,征召邑內外能工巧匠,在黃縣城里營造宅第,規模宏大,鼎盛時期的建筑有3000余間,現存建筑占地1.5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,共有房屋55棟計243間?,F存建筑建于清代中期,建筑風格為磚石木結構,北方硬山式建筑,具有膠東民居的神韻。故居為中軸對稱布局,五進四合院落,分為東西兩區,東區愛福堂和履素堂兩院落座西面東,西區崇儉堂、保素堂院落座南面北,兩區由一條清代古街道相隔,主體建筑做工精細,用料考究。
磚(瓦)雕被廣泛地運用于丁氏故宅建筑中,有捏活和刻活之分。捏活是將各種圖形先用模具制造好,再送進窯里燒為成品??袒钍窃诖u上直接刻制各種浮雕,雕刻的主題有人物、異獸、花草及幾何圖案,用作裝飾?!笆?、磚雕、木雕”三雕技藝隨處可見,“黃縣民居三雕技藝”現已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膠東民間有“黃縣房,棲霞糧,蓬萊凈出好姑娘”的歌謠,“黃縣房”即指丁氏故宅。故宅堪稱民居建筑藝術精華,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丁氏故宅內的復原陳列,展示了丁氏家族的生活原貌和膠東地區的民俗風情,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,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。
為更好地展示龍口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和歷年來的考古發掘成果,2008年,博物館在文化科技大樓主樓四樓開辟《萊國春秋》文物陳列館,并對外免費開放。陳列館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,展帶長285米,通過六大部分綜合展示了龍口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,這六大專題分別為:
(一)萊國起源,華夏文明
(二)青銅時代,鑄就輝煌
(三)君夢廖廓,見證歷史
(四)風流人物,文韜武略
(五)魯商文化,鎏金歲月
(六)鄉風民俗,古韻華章。
《萊國春秋》文物陳列展館,用專題的形式全面展示龍口各個歷史時期的光輝歷程,讓觀眾以史為鑒,深入探尋萊國文化所蘊藏的民族智慧,弘揚民族精神,傳承中華文明。
龍口市博物館重視文物收藏和文物展覽,現有館藏文物9090件/套,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92件,藏品按照青銅器、陶器、瓷器、玉器、書畫、雜項等分門別類,書畫藏品不乏丁佛言、王天池、孫滋溪等名家的作品。龍口市博物館現有展室23個,基本陳列5個,并不定期舉辦臨時展覽,年接待觀眾3萬人次,豐富的展覽內容和展覽形式深受游客好評。除被授予山東省優秀博物館、山東省農村青少年教育基地、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筑、煙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煙臺市文明單位等稱號外,2009年5月,龍口市博物館更是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