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口市情簡介
龍口,人杰地靈、文化底蘊深厚、名人輩出;擁有山、海、河、島、濕地等自然資源,風光秀麗,擁有全國百強縣、全國文明城市、中國工業百強縣(市)、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、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、全國綠色小康市、國家衛生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全國綠化模范市、全國文化先進市、全國創建無公害農產品(水果)生產示范基地縣和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,是一座海濱休閑度假城市。
“誠信、崇商、友善、進取”是龍口精神,“熱情、好客、開放、包容”是龍口傳統。龍口人民以倒屣而迎的熱情歡迎八方賓朋,共賞秀美山水。
地理位置及氣候:
龍口市位于膠東半島北部,渤海灣南畔,東鄰煙臺市區,南接青島,北與大連、天津依海呼應,與韓國、日本隔海相望。龍口市域狀若楓葉,境內東南部為低山丘陵,,西北部為濱海平原,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,四季分明,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,氣候變化平緩,年均氣溫11.8℃,無霜期年均191.6天,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,森林覆蓋率達到55.6%,由于依山傍海、風景秀麗、氣候宜人,自古以來享有“南有蘇杭,北有掖黃”的美譽。
城市概括:
龍口素有“萊子古國金黃縣”的美譽。全市總面積901平方公里,轄13個鎮街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、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、1個濱海旅游度假區,595個村居,戶籍人口63萬人,常住人口71.3萬人。擁有長達68.4公里的海岸線和多達311座的大小山頭。境內煤炭儲量豐富,是國內唯一的濱海煤炭基地、山東省首個國家煤炭儲備基地;沿海大陸架下蘊藏著數十億噸石油資源和22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;黃金、花崗巖等礦產儲量豐富,盛產蘋果、草莓、葡萄等果品,是山東半島重要的水果儲藏加工集散地。海參等海珍品和“龍口粉絲”、威龍干紅等享譽中外。
城市名片
(一)生機蓬勃的實力之城
龍口市始終堅持“工業強市”不動搖,積極搶抓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和煙臺市躋身“三核”之一的重大機遇,以“質效雙優、全面領先”為目標,出臺了加快實施制造業提升工程的意見,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,全力打造一批千億產業、百億企業,扶持壯大十億、億元企業群體。
(二)安居樂業的幸福之城:
龍口市全力推進群眾增收、公共服務、社會治理創新、文化事業繁榮,傾力抓好教育、就業、養老、文化、醫療、社保、公交等民生事業,民生福祉不斷提升。2017年成功摘獲首批縣級“全國文明城市”桂冠。
(三)休閑宜居的生態之城:
龍口市依山傍海,氣候宜人,自古就有“南有蘇杭,北有蓬黃”的美譽,域內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南山旅游景區。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、國家衛生城市、全國綠化模范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“國字號”榮譽。
(四)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城:
龍口的歷史可追溯到夏朝, 素有“善經商”的優良傳統,走出了丁百萬家族等一批富商巨賈,成為“齊商”“魯商”的典型代表?,F代和當代還涌現出了抗日英雄、共和國“雙百”人物任常倫,“一心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鐵柱子”——原全國人大常委、下丁家村黨總支書記王永幸,前軍委副主席張萬年,著名作家曲波、張煒,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、唐杰忠,演員于洋、溫玉娟、魏積安,以及舍己救人的全國道德模范刁娜等大批名人。
(五)和諧安寧的法治之城
近年來,龍口市委、市政府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大局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秉承“法治惠民·服務民生”的工作理念,深入推進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,整合人民調解、法律服務、法律援助、法治宣傳等職能,積極搭建市、鎮、村三級實體平臺。